首页 > 风云人物 > 帝王将相 > 曹丕继承只有为什么放着疲弱的蜀汉不打?而是偏偏选择打孙权?

曹丕继承只有为什么放着疲弱的蜀汉不打?而是偏偏选择打孙权?

来源:文史谷    阅读: 2.31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对曹丕打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
三国时期,夷陵大败后,刘备薨逝于白帝城,蜀汉的实力跌至谷底。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曹丕宁可伐吴,也没有乘机攻击疲弱的蜀汉。如此不合情理,究竟有何蹊跷呢?

曹丕继承只有为什么放着疲弱的蜀汉不打?而是偏偏选择打孙权?

我们首先来看看伐蜀的利害得失。正所谓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,魏蜀两国边境只有二三个险关通道,出来不容易,进去也困难,双方只要派少部分军队扼守险要,哪方都难以撼动对方。而且,刘备诸葛亮经营蜀汉数十年,政治基础已经稳定,即使刘备伐吴失败,遭受重创,力量攻不足而自保有余。再加上曹魏若伐蜀,投入军力少则不能建功,投入军力多则施展不开,后援难继,容易失败。同时,蜀地地处偏僻,远离国家传统中心中原地区和江南富庶地区,政治影响不够大;还有很大可能两线作战,要防着老二东吴从双方边境广泛的接触线上捅上一刀。所以分析利害,伐蜀害多利少实不可取。

曹丕继承只有为什么放着疲弱的蜀汉不打?而是偏偏选择打孙权? 第2张

其次再来看看伐吴的利害得失分析。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。在之前,曹操曾率八十万水陆大军企图一举攻下东吴,当时刘备还未成器,一路逃窜,去联合东吴共抗曹操。曹操想一鼓作气将他们一起收拾了,结果遭受赤壁大败,只有老老实实回老家闷着头发展。但曹丕既然称帝,作为名义上的全国统治者,必须要对结束分裂局面作出表示和努力,讨伐不服从中央的割据势力,以昭示中央朝廷绝对天下正统的地位。

曹丕继承只有为什么放着疲弱的蜀汉不打?而是偏偏选择打孙权? 第3张

曹丕称帝之后,虽然三国鼎立力量对比并没有大的变化,但伐吴有如下好处:第一,可以向吴蜀及内部各方宣告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。第二,由于魏吴的接触地域区大面广,而且东吴地大人多,可以大造声势,在曹魏和东吴、蜀汉三方内部产生较大的政治影响。第三,是军事上也可控,由于长江防线的存在,进可攻,退亦可守,不会一败涂地。所以,伐吴是一个政治、军事都较有利的可选项。而且还有接下来讲的因素。

曹丕继承只有为什么放着疲弱的蜀汉不打?而是偏偏选择打孙权? 第4张

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曹丕的愤怒。曹丕作为曹魏集团的最高领袖,他的想法情绪也必定会掺杂进所作出的各个决策中去。东吴孙权对曹魏的关系屡次颠三倒四、背信弃义,有求于人时就向曹魏称臣服软,但危机一过就马上就翻脸不认人。因此曹丕怀有对孙权的一腔愤怒,为了争回面子惩罚孙权,需要找个机会发泄怒火,于是倾向于攻打东吴。所以,伐吴是曹丕内心情绪化的选择。

曹丕继承只有为什么放着疲弱的蜀汉不打?而是偏偏选择打孙权? 第5张

最后,正所谓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。曹操去世后,曹魏集团对青州兵失去掌控,青州与徐州势力伺机欲政变,成为内部最大隐忧。曹丕政权稳定后,开始逐渐将二州的兵权收回。后来曹丕两次发动广陵战役,虽打着讨伐东吴的旗号,实际是为了整肃青州徐州的豪强势力而来,最终消弭叛乱于无形。伐吴不过都是虚晃一枪,最后魏吴双方军队主力都未接触,就不了了之。

曹丕继承只有为什么放着疲弱的蜀汉不打?而是偏偏选择打孙权? 第6张

所以,曹丕伐吴还可以顺手牵羊。综上所述,曹丕称帝后伐吴不伐蜀是有多方面考虑的选择,虽然不是最优的,但也基本达到了主要目的。

帝王将相
后宫人物
近代名人